◆ ◆ ◆?◆
成長煩心事兒
?
關于點點的個案游戲觀察報告
◆ ◆ ◆?◆
摘要:
點點是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他性格比較乖巧,不愛說話,最特別的是作為男孩子的他,膽子很小。在“觀望游戲”“愜意的讀書時光”和“拔蘿卜”中,點點能夠遵守幼兒園一日常規,喜歡閱讀,思維敏捷,并有創意性的想法,但點點也表現出不愿意與同伴一起游戲,身體平衡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較弱,不能口齒清楚地表達,因此針對點點的健康成長,教師提出四點建議:增強體育鍛煉,塑造健康體魄;同伴邀請,結交好友;老師鼓勵,信心滿滿;家長放手,促其成長。
關鍵詞:個案觀察 游戲活動 社會性
幼兒姓名:孫亦辰(點點)
幼兒性別:男
幼兒班級:小班????????????????????????????
觀察時間:20xx年1月—20xx年3月
幼兒家庭背景:
點點的奶奶是有名的小學語文教師,現已經退休,專門負責帶點點;爺爺是銀行職員的,已退居二線,專門負責接送點點;媽媽是專科學校的老師,除了上課,有大把的時間陪伴點點;爸爸是企業職員。家庭里有兩個教師,隨時隨地對他進行教育,因此,點點的思維很敏捷,有很多創新的靈感。家里人經常陪著孩子出去旅游,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也經常陪伴孩子拼搭玩具,促進孩子建構能力的發展;他們還給孩子每天講故事,增加點點的詞匯量,提高他的知識經驗。因此,孩子的創造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能超出同齡的孩子。
點點是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他性格乖巧,不愛說話,最特別的是作為男孩子的他,膽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坐在旁邊的小朋友說話聲音太高,他就害怕地告訴老師;上廁所人太多,他也會害怕得流眼淚。上課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也很少與周圍的小朋友交流,家里人對他這種膽小、內向的性格非常著急。
(一)觀望游戲
孩子們圍繞在大型玩具周圍,各自選擇著自己喜愛的游戲項目:滑滑梯、蕩秋千、爬攀登網,操場上熱鬧起來!而點點小朋友慢慢悠悠地從教室走出來,他一臉的嚴肅地站在一旁靜靜地觀望,他似乎很猶豫要玩哪個游戲項目,只是慢慢踱步。當老師注意到他時,他主動回避老師的眼神,繞開了老師的視線。老師自己并沒有介入,而是讓一個平時表現活躍的小朋友邀請點點參加游戲。點點接受了女孩的邀請,跟上了女孩,女孩輕松地走上了滑梯,正準備往下滑,點點一步一步扶好了把手,往梯子上走了幾步又下來了。結果,女孩又繼續玩其他游戲了,點點又開始觀望了。
(二)愜意的讀書時光
區域游戲里,點點總喜歡去“小書屋”,似乎那就是屬于他一個人的甜蜜小屋。小班的孩子喜歡看書的不多,因此書屋里的人總是稀稀疏疏,這就是點點選擇“小書屋”的原因之一,也因為點點他確實喜歡看書。在小書屋里,映著暖暖的陽光,倚靠在輕柔的靠枕上,就一個人手捧一本繪本,就這樣靜靜地品讀。他對小朋友不熱情,并不影響他對故事書的熱愛,他可以和每一本繪本交朋友,他的小臉蛋上時而蕩漾著燦爛的微笑,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神情又似輕緩,仿佛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都在他的臉上發生著回放。可是,當實習老師走近他的世界,他又變得畏畏縮縮。“點點,你知道這本書講了誰嗎?”“大灰狼娶新娘”“你知道這個故事”“我媽媽講給我聽過”,那你能講給我聽嗎?”他只是微微笑笑。
(三)有趣的蘿卜
教室里,老師把課堂上的故事內容延伸到游戲活動中,讓小朋友選擇喜歡的故事角色在舞臺上表演拔蘿卜的游戲,感受拔蘿卜的緊張感,“哎呦哎呦,拔不動”的節奏感,以及游戲的興奮感,很多小朋友都選擇了自己的角色并且到前面來表現拔蘿卜的場景,只有點點他一個坐在位置上一動也不動,他也不舉手,也不跟著“哎呦”“哎呦”的叫。但從他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很投入地欣賞別人的游戲,眼睛瞪得大大的,拳頭也握得緊緊的。老師鼓勵點點說:“點點,你最喜歡故事里的哪個人物呢?”點點沒有吱聲,嘴巴里輕輕顫動,“能大聲地告訴小朋友嗎”, “蘿卜”,所有人都很驚訝,老師在設計游戲環節時并沒有創設“蘿卜”的角色,而點點卻想到了,他慢慢地走到前面來往地上一蹲,游戲又熱鬧地開展起來了。
(一)現象一
1.作為小班的小朋友,點點還不愿意與同伴一起游戲,對群體游戲也不感興趣,經常處于孤立的同伴狀態,在集體中交往少,有時想加入同伴的游戲,又不知如何表達,缺乏交往的意識和技巧。回避老師的目光,說明點點未能參與游戲,不自信,害怕老師的關注。當有小朋友主動邀請游戲時,點點顯示出被動、聽從,在游戲中點點承擔的是集體成員的角色,而不是領導者、促進者、獨立者。
2.點點身高體重適宜,具有健康的體態,情緒也比較穩定,很少哭鬧。但在動作發展方面還不成熟,他還不能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要借助于扶手,當遇到困難,不敢堅持,不能挑戰一定的任務,缺乏一定的耐力。當別人參加戶外體育游戲時,他選擇觀望,說明他對體育游戲并不感興趣,平時也缺乏體育鍛煉。
(二)現象二
點點經常關顧閱讀區,是出于他對閱讀的興趣,也因為這項活動更加貼近他的知識經驗和思維能力。他看書的表情,體現了對故事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圖書區,點點顯示出獨立自主看書的優點,這是很多小朋友都完成不了的任務,說明點點能夠專注地做一件件事情,并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當實習老師和點點交流時,點點能夠認真聽,能聽懂日常用語,并能做出回應。講話時,點點知道眼睛要看著對方,說明他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但當實習老師讓他講故事時,他并不能口齒清楚地復述。點點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在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三)現象三
小班語言活動《拔蘿卜》是一個詼諧幽默的小故事,教師借助于合作性的游戲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符合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孩子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點點也被生動的游戲氛圍所吸引,他雖然沒有參與游戲,但是他的神情、動作顯示出他對游戲高度的熱情。因為點點內向,且不愛與人交流,所以對外界的活動只能表示沉默、害羞。但點點獨特的個性、創新的思維讓一個小蘿卜充滿生命力,他能夠用蜷縮的身體姿勢詮釋了一顆堅韌不動搖的小蘿卜,讓游戲更加豐富性、完整性。“泛靈論”是小班孩子的思維特點,點點就認為身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感興趣。“蹲”的身體姿勢說明點點熟悉蘿卜的外形特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仔細的觀察力,他喜歡接觸大自然,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
《指南》指出: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對孩子的發展建立合理期望,做到因材施教。點點最大的弱點就是膽小,內向。究其家庭環境背景,1.遺傳因素:點爸小時候膽子也很小,心思很細膩;2. 家庭的教養方式:點媽是一個喜歡大驚小怪的人,比如:點點要做了危險的事情,點媽就會驚呼:“啊!點點”重重的聲音驚嚇到孩子,從此孩子就變成了事事怕的性格,點媽對點點的事情都是包辦,不敢放手;3. 社會環境: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大人們喜歡挑逗孩子來取悅自己,比如: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從后背重重的拍孩子一下,把孩子嚇哭,給孩子造成了一些心理負擔。對點點膽小的性格,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增強體育鍛煉 塑造健康體魄
通過走平衡木或沿地面直線走等多種活動發展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能力;通過跑跳的游戲活動提高他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鼓勵點點在春游、秋游或家庭旅游中堅持多走路、少坐車,自己背包,鍛煉點點的耐力。有了健康的體魄,才會由內而外的散發自信。
(二)同伴邀請 結交好友
成人要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做游戲,為孩子的交往創造機會,讓孩子體會到交往的樂趣。而同伴因為具有相似的發展水平、生活經驗和興趣點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具有很深的發展潛質。在游戲時間,教師要鼓勵同桌的、周圍的小朋友多和他說說話,多和他做好朋友,拉近他們同伴之間的距離。小班的孩子平行游戲的時間較多,點點就缺少合作交往的機會,教師可以在他們一桌選出一個桌長,讓桌長帶動桌上每一個小朋友說話,誰發言了就由桌長發糖或貼畫。談論聲、嬉笑聲越來越多了,話題也就豐富了,點點自然也被帶動起來,有時候也會情不自禁地蹦出一兩句。
(三)老師鼓勵 信心滿滿
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是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和合作者,是幼兒生活的陪伴者和照料者,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在集體教學的時候,注意“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幼兒才是活動的主導者。首先,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如:點點的生活經驗有哪些呢?他經常出去旅游,必然有坐飛機的經驗;他媽媽經常陪他看書,那他一定知道很多的故事形象等等。其次,教師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如:每天利用睡前和點點親密交談,拉近師幼的距離,也幫助點點形成愛說想說的好習慣;無論點點是說得快還是說得慢,都要尊重點點的說話方式;當點點不能清楚地表達時,要提醒點點不要著急,慢慢說。最后,教師要對孩子的回答給予肯定、支持的評價,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如“你說得太精彩了!”“瞧!,果果已經是你的好朋友了,你們玩得真開心!”
(四)家長放手,促其成長
根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對父母的教養方式的研究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可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性。對于孩子的發展,家長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然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點點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弱,源于家長的包辦。那么,請點點的家長適當放一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穿穿衣服,讓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飯,讓孩子自己探索釘子為什么掉出來,讓孩子自己發現怎么讓肥皂吹出泡泡。陶行知說過:“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點點的小手,讓點點懂得動手研究,讓點點拉拉好朋友的小手,讓點點用小手創造更美好的童年。家長還要鼓勵點點的想法,幫助點點塑造個性,形成自己的性格。家長還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為孩子的游戲創造機會和環境,陪伴他們,幫助他們完成他們認為對的事情。
參考文獻:
霍華德·加德納,大衛·亨利·費爾德曼著,瑪拉·克瑞克維斯基/編,李季湄,方鈞君譯.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兒童能力評價.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35-159
望春著.六個解放————陶行知談兒童教育.寧夏教育,1982.34
王素華.家長的教養方式探析.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9.143-146
毛娟娟.家長教養方式對幼兒行為的影響.寧夏教育,2011.74
白愛寶.幼兒發展評價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83-209
鄢超云.學前教育評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6-154
延伸閱讀: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