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霜降》
?2020年霜降節氣為:10月23日
二十四節氣
霜
降
中 文 名:霜降
外 文 名:First Frost
寓? 意:天氣漸冷、開始降霜
時? 間:第十四節,每年的10月22或23或24日
氣候特點: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
三? ?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風俗活動:菊花會
風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養? 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
氣
活
動
活動一:
一起曬柿餅
秋天,黃澄澄的柿子高高掛,當然要帶著孩子們一起來欣賞和品嘗呀!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可以采摘的地方摘柿子,并一起“啃秋”,再帶著孩子了解柿子變成柿餅的全過程,并一起動手制作。
1.將果皮轉圈旋削下
2.晾曬,十多天后柿餅就好啦。
活動二:
一起畫秋
霜降時,一片美景,果蔬大豐收,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了解秋天有哪些花卉、水果、農作物,并讓孩子進行藝術創作,幫助孩子們全方位的了解了霜降節氣。
活動三:
柿餅手工DIY
民間有句俗語:“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了解霜降節氣特征的后,親自動手制作手工DIY柿餅,尋找趣味的同時,提醒幼兒秋冬季節要保護好身體不生病等。
去莖榨汁和面。
將柿子汁團成柿子的樣子,在用綠色面團做莖葉。
成人將孩子們做好的柿子面團蒸熟,就可以品嘗美味啦~
活動四:
一起來繪秋葉
秋葉是秋天的一種浪漫,隨著天氣漸漸變色,隨著涼風慢慢飄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尋找秋天,拾一些樹葉,并進行藝術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又體驗了創作的趣味。
活動五:
一起“做霜”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秋已暮,露成霜;那么霜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進行小實驗去探索、去了解。材料準備聽裝雪碧罐、冰塊就可以了,先將雪碧罐放好,再放入冰塊,接下來認真觀察就可以見證霜的出現。
活動六:
一起賞秋色,并將其留下來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一切都有著成熟的美。不走出去欣賞實在是太可惜了!“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
這時也是秋菊盛開的時候,尤其是南方地區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
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郊游登山賞景,用相機,用畫筆,用故事它們留下來。
活動七:
知三候,感時令
?
霜降節氣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一候豺乃祭獸 | 霜降之日“豺祭獸”,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殺獸陳列,古人說是“祭秋金”,也是別秋的一種儀式。?
二候草木黃落 | 后五日“草木黃落”,木葉飄零,颯颯風干,冬天即將來臨。
三候蜇蟲咸俯?| 再五日“蟄蟲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頭,是臥而不食,就是冬眠。
活動八:
學習關于霜降的詩詞
?
《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風卷清云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唐·劉長卿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
人煙湖草里,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泊舟盱眙》
唐·韋建 ?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如夢令》
清·黃琬璚
曉向高樓凝望,遠樹枝枝紅釀。
睡起眼朦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楓江上。
?
《新營小齋鑿地爐》
宋·歐陽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戶畏初寒,開爐代溫律。
《舟中雜紀十首 》
元末明初·王冕
老樹轉斜暉,人家水竹圍。
露深花氣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壯,看山思欲飛。
操舟有吳女,雙槳唱新歸。
?
《霜月》
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節氣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的工具,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符號,更與我們身心的感覺相關,遵循時令變化的規律,在這過程中慢慢找到與自己、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節奏,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動均是幼師寶典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文字由幼師寶典編輯,圖片來自網絡。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