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建構區,擁有充足的建構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規則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幼兒通過有意識的堆積、拼插、排列、組合建構材料,主動進行各種認知建構,獲得感性經驗和心理滿足。建構活動對幼兒的客體認知發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以及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建構區的材料非常豐富,其中包括大、中、小型的不同形狀、材質的積木,供幼兒自由組合搭建,還有各種可以穿插拼接的塑料玩具,如雪花插塑、管狀插塑等。教師還可以收集整理大量的廢舊材料作為原始材料提供給幼兒,讓幼兒根據實際需要,在搭建過程中,作為配用材料有選擇性的使用,如投放紙箱、紙盒、瓶罐、木塊等材料。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的操作;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2.學習各種基本的搭建及拼裝技能;樂于與同伴分工合作。
2.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建構,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3.懂得愛護玩具,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2.能根據意愿或命題,嘗試用平鋪、搭建、圍合等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建構。3.學會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1.根據建構材料和主題,發揮想象,設計出多種多樣的結構形態和建筑物。2.學習制定計劃和分工合作,體會與同伴共同合作的樂趣。3.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建構的過程和結果。建構區活動實例——“能工巧匠”各種各樣的橋

建構區是幼兒主動、自由地利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塑造物體形象、反應周圍生活的一項活動。在建構區游戲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玩積木、玩插塑玩具,進行各種操作練習。他們運用拼插、壘高、砌接等方法搭建物體,不僅能豐富感知和親身體驗,還可以發展空間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幼兒在輕松自然、平等友好的游戲氛圍中,學會與他人一起分工協作完成活動,這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培養了幼兒與他人合作、不怕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環境創設:
環境準備:在幼兒園選擇一塊空間較大的公共區域創設建構區,建構區可以單獨設立,也可以與機械區一起設置。材料準備:建構區標識牌、積木搭建類玩具、積塑插接類玩具、原木大型積木、廢舊易拉罐、奶粉罐、紙盒以及玩具小汽車等。經驗準備:幼兒會搭建簡單的物體,以熟悉各種積木和積塑玩具的玩法。
1.喜歡玩積木或參與建構區游戲,興趣持久,情緒愉快。2.感知建構材料的屬性,初步學習用鋪平、圍合、搭高、拼插等技能搭建簡單的造型。3.發展小肌肉的靈活性和空間知覺。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建構區,了解各類積木和塑料玩具,知道他們的擺放位置。2.鼓勵幼兒自由建構,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拼插、連接各種物體,如飛機、汽車、動物、等。3.教師參與游戲,適時地進行指導,提醒幼兒接口處要插緊、要拼插出物體的主要特征等,并鼓勵幼兒堅持游戲,愛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2.啟發引導:怎樣把搭建好的物品圍合在一起?3.根據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嘗試用圍合、壘高、延長等方法。豐富幼兒的建構游戲的內容,如,給飛機圍成機場、將動物放進動物園、給汽車修馬路等。2.觀察各種小橋的圖片,說說生活中的橋梁,如獨木橋、拱橋、吊橋、天橋等,引導幼兒加深對橋梁的印象,進一步了解橋梁的結構。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根據自己的意愿大膽的建構不同造型的橋梁。4.教師參與活動,從材料的搭配、建構的方法上給予指導,并提醒幼兒養成愛護玩具、及時歸位等良好習慣。
1.提出建議:如何讓搭建的橋梁更美觀?可以用哪些輔助材料?2.師生齊動手,對作品進行裝飾和美化,并給橋梁命名。3.參觀與展示:各組推薦一名幼兒當講解員,簡單介紹自己的作品。進一步拓展幼兒思路,增加建構橋的難度,如,增加引橋部分。
1.與同伴合作參與結構游戲,體驗成功的喜悅。2.運用排序與組合、遠與近、面與體等相對關系的經驗合理布局,單間穩固、勻稱的物體。3.培養空間知覺能力和審美情趣。1.教師或家長帶領幼兒到各個城市立交橋處觀察、探訪、完成調查表。2.回來后,請家長協助幼兒整理資料,完整地講述。3.幼兒展示自己的報告資料,與同伴共同分享、講述觀察經歷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



圖片來自好幼師分享,文字由幼師寶典小明編輯
我們尊重原作者版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