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幼兒園的老師利用節氣插畫和諺語,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天地時節,欣賞二十四節氣之美。
立春
立春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每年2月4日—5日,為春季開始之節氣。
民間習俗: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
雨水
驚蟄
春分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入春季生長階段。
民間習俗:吃湯圓、吃春菜、豎雞蛋。
清明
谷雨
立夏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也為夏季的開始。
民間習俗:
吃“腳骨筍”、煮“五色飯”、吃“七家粥”。
小滿
芒種
夏至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民間習俗:
吃餛飩、荔枝、涼面條。
小暑
大暑
立秋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民間習俗:
吃西瓜、以懸秤稱人、啃玉米棒。
處暑
白露
秋分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天氣開始有一點冷。
民間習俗:
吃蓮藕、吃螃蟹、吃秋菜。
寒露
霜降
立冬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民間習俗:
燉麻油雞、吃餃子、吃羊肉。
小雪
大雪
冬至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成為一年中晝夜最短的一天。氣溫持續下降,進入一年中氣溫最低的“三九”。
民間習俗:
吃水餃、吃赤豆糯米飯、祭祖。
小寒
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凝聚了數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為了讓幼兒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我們老師巧妙地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園內環境的創設。
老師帶孩子認識“二十四節氣”
諺語猜節氣
通過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諺語,提高了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讓我們的孩子對“二十四節氣”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更變,
最多只差一兩天.
本文來自微信號:陽光都梁娃。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