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過后,度過美好假期的孩子好像都有點“假期綜合癥”,升了班孩子們的常規卻依舊讓老師頭疼!
如何在升班后進行常規培養的銜接工作呢?
01
要把握哪些是固定的常規要求,不能輕易改變
常規培養是有延續性的,不能按照年齡班割裂開來,不能降低幼兒已經形成的常規要求,尤其是那些最基本的關系兒童健康的常規要求,只是隨著幼兒發展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對幼兒的常規培養側重點不同。?
例如,洗手環節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培養側重點,但是正確洗手的方法則一直沿用到中、大班。
02
給幼兒一個適應和緩沖的時間,
常規調整一步步來,慢慢地增加難度
比如,在洗手環節,要求小班幼兒要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中、大班幼兒要能夠自己挽好衣袖,熟練地掌握洗手方法,在手臟時自覺地洗手。
又如在進餐環節,小班幼兒進餐常規的重點為:學習一手扶碗,一手拿勺自己吃飯;會干稀、主副食搭配著吃,不掉飯菜。
中、大班幼兒進餐常規的重點為:自己取餐,嘗試自己添餐;學習正確使用筷子;進餐時會干稀、主副食搭配著吃,不挑食、不剩飯;保持餐具、桌面、衣服整潔。
03
保證常規要求的一致性
班級的所有教師都要明確幼兒園制定的幼兒常規培養的內容與要求,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持之以恒的培養。
除了同一班級的教師常規要求要一致外,每天上下午相同環節的常規要求也要盡可能一致。
只有這樣,幼兒才能盡快適應新的常規要求。
04
家園共育保持同步
升班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代表著他們有了更近一步要達成的“目標”。
教師需要與家長保持互動,將孩子本學期該年齡段的能力發展要求等進行溝通,并根據班級課程進度提出現階段家長在家需要配合幼兒園進行引導的技能、習慣培養等;
并讓家長學會耐心的對待孩子的成長,不可操之過急,給予幼兒嘗試和鍛煉的機會、時間。
本文圖文來源自網絡
掃描下載幼師寶典手機版
幼師寶典
三百萬幼師的選擇!